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

来源: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9日

基于学校信息化平台,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中心利用校园网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放置在校园网的云计算平台之上,已实现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区域的100%覆盖,师生可以按照身份信息在中心教学管理平台上注册后,便可以通过中心网站,在校园内、外授权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平台。

资源使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借助于PC、笔记本、PAD、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不受人数、时间、空间限制地开展“观-模-做-考-用”,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较好地满足了校内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图  教学资源共享方式

 

(1)面向合作院校,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中心发挥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优势,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相关专业,不断开发、建设、优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轻量级图像数据压缩与加载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及时传输,使那些既没有现场实验条件,又没有能力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条件的高校,也能够利用网络共享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中心对本地区院校有条件开放共享师资、场地和仪器设备,带领相关院校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例如:河南黄河科技学院、山西工商学院等院校师生可通过注册在中心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这有效解决了部分院校实验高成本、高消耗、难实现等难题,提升了相关院校从事虚拟仿真实验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为中心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2)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中心注重“学、研、园、用”相结合,许多虚拟实验项目就来自于幼儿园、早教中心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反过来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又可服务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使中心与学前教育机构形成“相互支持、循环反哺、不断提升”的格局,“学、研、园、用”一体化不断深化。同时,山东英才学院是环太平洋地区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山东省水利厅移民转移安置培训单位,中心利用这些平台不断扩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明显提升了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键分享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