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

来源:学前实验教学中心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实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综合实力。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采取配套措施积极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日常教学质量管理
    1.执行二级教学督导制度。为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建构了二级教学督导制度,对实验教学秩序、实验教学质量及实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2.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每学期末,安排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评教活动,同时进行教师评学,由教学督导组、教务处和中心共同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学校及中心主任。
    3.检查学风。行政办公室定期进行学风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纪律、完成课堂作业及主动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管理。学风检查由行政办公室统一组织,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生实验情况等。
    4.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招生办及就业指导处与中心坚持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实验课程设置与实验内容的调整建议等信息。
二、教学质量评估
    实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实验课程评估、学生实验质量测评等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自评为主、抽评为辅,注重实效。包括:
    1.教学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年进行一次,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完成。
    2.中心教师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由中心统一组织。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和实验室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3.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中心领导,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
    4.实验课程评估
    制定《实验课程评估实施细则》、《实验课程评估标准(试行)》制度,建立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
    5.学生实验质量测评
    由教务处与中心组织完成,主要包括:实验项目科学化和规范化、实验项目分析;实验考核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实践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
三、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各相关部门将实验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实验课程评估、学生实验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最终反馈给实验教学中心,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处,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键分享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友情链接